中文 English | 會員登錄
會員登錄

會員賬號:

登錄密碼:

當前位置:首頁文化學術活動文化學術活動
柳斌杰:加強文化法學研究,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的法規(guī)政策體系建設
時間:2019-12-09 瀏覽:892 來源: 作者: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


      王書記把我們開會的原由跟大家說了,提到了我對中南大學中國文化法研究中心的關心。實際上我是十分感謝他們這幾年在文化立法方面對我們提供的大量的幫助,也十分感謝中南大學法學院以及我們這個研究中心。非常高興在北京參加第四屆“文化強國論壇”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的法規(guī)政策體系建設”理論研討會。中央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明確提出要“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體制機制”,在文化方面提出四項制度、五個機制。大家注意研究,這就是今后十五年我們要做的事情。我們要根據中央的大局和部署,謀劃我們實現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工作,謀劃今后十五年在制度建設、政治文明建設中的工作??倳浿赋?,我們要用十五年時間來解決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問題,在政治文明建設方面我們也不能落后,所以這次黨中央對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問題作了部署。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里面提到的文化方面的四項制度和五個機制,文化旅游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我們在座的各位文化法學者今天討論的會議議題。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是黨中央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本屆文化強國論壇的主題,回應了黨中央提出的時代課題,體現了學者的擔當和責任!我向參加本屆論壇的專家、學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對論壇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中南大學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這些年來他們在文化法學方面做出了很多研究,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我到他們的研究機構看過,也學習了他們的成果,我在人大工作期間,也請他們對我們的工作提供幫助,參與我們的文化立法。我和朱兵主任都是親歷者,他們參與了很多工作。這本來就是我們大學的一種責任,他們這個文化法研究工作做得很好。自從中南大學中國文化法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在這方面更是有整體的研究計劃和長久愿景。我對他們的整個成立過程是了解的,也非常支持,對他們的圖書、課題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大家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我主要是肯定他們在文化法上的學術追求與職業(yè)理想,這是學界的代表。中國的學者自古都有家國情懷,從太史公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開始,知識分子就有這種情懷,到后來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都體現了知識分子一貫的情懷。當代知識分子也有這個情懷,我覺得他們體現了這一點,這與中央的要求是一樣的。我下面再說幾句中央關于這方面的論述。中國共產黨自從成立以來,就一直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并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制度完善與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政治穩(wěn)健、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tǒng)一作出了有力的保障。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于中國大地;換而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的“根”。所以說從文化發(fā)展角度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也是要解決中國的問題,解決最根本、最深層的問題。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xù)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fā)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這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的原話,大家學習一下這個決議,尤其是“植根于我們中國的文化根基”,傳承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實現民族復興等內容??倳浽浿赋?,四個自信最根本、最深刻、最持久的仍是文化自信。我想強調的是,文化學者應該對其使命和責任有更深刻的認識。這也是從文化法的角度來研究問題時,我想特別強調的一個內容。研究方法上中央也有要求,要建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它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xié)商、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文化法的研究工作就是中央要求的“公眾參與”行為之一。特別是我們的立法工作,過去看起來是部門立法、人大審議,但實際上立法是每一個公民都可以參與其中的,你都可以起草一個法律,你委托人民代表提案,每一個學者都可以起草法律,我們的文化產業(yè)法就是要求誰有能力起草就請誰來提建議。我們現在的學前教育立法也應該這樣,學校教育界、地方政府誰能起草誰就起草,這是我們國家立法本身的應有之義,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不能沒有人民的直接參與。參與立法過程是公民的權利,所以我們研究這個問題完全是符合中央精神的?,F在有些人不懂這個道理,認為立法是黨和政府的職責,說你在這里摻和什么。我就聽到了有些老師說這個觀點。他不懂得我們的立法,立法是所有公民、所有社會組織、所有科研機構都可參與其中。過去的立法過程,主要是由政府主導起草法律,但是我們現在要改變這一狀況。因為部門立法往往是為部門利益立法。人大把關的重要職責在于協(xié)調各方利益,防止單個部門利益過大,這是人大把關的重要職責。因為部門立法往往暗含兩種可能性,一個是要錢,一個是要權。要錢他就給你設置幾個審批事項。像以往這個“電影產業(yè)促進法”,原來的草案中設置了一些審批事項,沒有把它的條款都用于促進電影產業(yè)繁榮,我們在審議中刪掉了幾個審批事項。在立法草案中設置一些項目要政府保障、支持,這種法律發(fā)展的思路也是部門立法的缺陷。所以現在立法體制強調公眾、社會組織參與,特別是要我們的高等學校、專業(yè)學者參與進來做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就會做得很好,高校參與立法符合中央的精神要求。以上關于文化工作的論述,我突出兩點:第一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要植根于我們的文化,要把五千年文明的傳承和發(fā)展貫穿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制度建設之中去,從文化上解決長遠問題;第二是要大力研究文化法治建設,以法律保障和促進文化繁榮發(fā)展。這也是中央所要求的。在這里,我想就文化法治建設和文化法學研究問題,再講幾點意見。

      第一,文化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部分。2011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加強文化法制建設,提高文化建設法制化水平”。2015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重申,要“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我當時正在人大主管這項工作,所以中央所提出的文化領域立法方面的四個重要方面需要全面推進:一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朱兵同志承擔了這個重要的工作;二是文化產業(yè)促進法;三是有關文化市場管理的法規(guī);四是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有關方面的法規(guī)?,F在看來,我國文化領域的立法在這幾年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電影產業(yè)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在這幾年已經制定,《文化產業(yè)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已經向社會公布,不是公布一次,而是多次公布了,現在又在公布。當然,我國的文化法律體系還需要繼續(xù)發(fā)展完善,譬如《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亟待修改。在新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開始以后,這兩部法律已經顯得不相適應了,要加快修訂,這還會涉及到許多法規(guī)規(guī)章的修訂問題。一部法律的修訂涉及到很多法律的修訂問題,特別是文物保護法涉及到建設、建筑、土地開發(fā)、資源開發(fā)等等方面的法規(guī),所以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因為這些法律之間互相關聯。本屆文化強國論壇的主題,契合了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和法治建設的需求。我期待今天的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發(fā)表精彩的見解,為我國法治建設、為我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的政策法規(guī)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支持。我剛剛在三亞參加了海南省舉辦的“世界休閑旅游博覽會”,它首先辦的是圖書旅游博覽會,梁言順副部長到會支持,我也參加了。如何理解“出版”與“旅游”這一主題?當然,它們都屬于文化的一個類別。我當時解釋了這個題目,我說這在中國古代思想里早已有之。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句話便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文化”,“行萬里路”便是“旅游”。古人便是通過讀書和旅游這兩件事情來增長自己見識,讀書得到知識,行萬里路增長見識,再加上實踐增長膽識。一個人如果有了知識、見識、膽識就能擔當社會大事。所以說,中國從古代就有文旅融合的思想源泉。我們今天將文化與旅游結合起來,利用文化來提升旅游的品味。從全世界的旅游情況來看,沒有文化的旅游是無法長久的,是沒有靈魂的??瓷娇此达L景,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你說你這里好,人家可能比你更好。但是文化就不一樣,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它的特殊性。西方人用教堂來傳播文化,他到中國來傳播他西方文化也是依靠傳教士的。中國人靠的是什么?中國人靠的是“書”?!皶腥f里”,外國人知道中國是從書上知道的。所以文化和旅游二者是互相關聯的,用文化來提升旅游的品味,用旅游來促進文化的傳播,甚至是促進全球文明的交流。我們這樣來打造海南旅游島和自貿島、文化島,要把海南打造成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島,讓世界的兒童都到海南來讀書,把它打造成全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個高地,這就是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怎么促進的問題上,我們要把我們的法規(guī)建設、制度建設融合起來。

      第二,文化法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體系的重要分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笨倳浀恼摂?,高瞻遠矚、氣勢磅礴,指明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方向。近年來,教育部等十幾個部門聯合啟動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什么叫“新文科”?有人提到了域外學者的某些觀點。其實,我國的新文科,就是建立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之上,同時與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相互溝通、文明互鑒的“文科”。當今時代,科技發(fā)展進步日新月異,各國法治實踐豐富多樣。中國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建設,當然需要從中國自身法治實踐出發(fā),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尤其是文化法學。最近有學者指出文化是“第二政治”,很有道理。政黨、政權為政治,文化也是政治。它同樣具有方向、導向、應用環(huán)境、靈魂自律問題。因此關于文化的教材需要全國統(tǒng)編。為什么要這樣做?就是要統(tǒng)一中華民族的精神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近年來,文化法學學者尤其在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的法治保障等具體問題上開展研究,展示了法學新學科的創(chuàng)造力和民族性,正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體系的重要分支。在新學科建設上,法學與經濟學要有重大突破。以法學為例,首先是我們的憲法,我們的憲法獨具一格,既吸收了文明發(fā)達國家憲法的基本精神,也傳承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再加上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創(chuàng)造,我國憲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設計。大家仔細研究一下我們的憲法,我們今天做的很多事情在憲法之中早已有規(guī)定。具體到“法源”問題,我們立法時必須具有憲法根據,憲法根據多得很,我們立法還立得太少了。如憲法規(guī)定公民具有宗教信仰、婚姻、居住、出版、言論十幾種權利,我們充分保障的可能還只有一種,就是在1951年婚姻法中規(guī)定的婚姻自由,這個時候也就是中央政府立法,全國人大都還沒產生。但是有了憲法以后,這樣的權利立法就要抓緊推出來。譬如,如何保障你的居住自由權利?等等。歸根結底也就是說我國以前側重于公共權力、國家制度完善方面的立法,在保障公民權利的立法則稍顯薄弱。這幾年互聯網發(fā)展后,侵犯公民的隱私等很多問題都暴露出來,社會強烈呼吁要求用法治來保障公民權利。所以我們制定《民法典》,就是要把公民的民事權利保障起來,中央對于民法典的制定十分關心。文化方面的立法也是一樣的,朱兵同志是這方面的專家。依我的看法,從憲法的角度來講,文化方面需要立的法也還多得很,現在還很不完善。近四十年來我國是圍繞改革開放推進立法,在經濟方面立法比較多,文化領域的立法近年來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整體而言比較薄弱,要根據十九屆四中全會的要求加強文化立法。中央已經確立了十五年的規(guī)劃,我想這方面也會加強。法學方面研究的空間仍然很寬廣,文化法學要成為我們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體系重要的一部分。講到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也是這個學科需要研究的,反過來將使這一法學學科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

      第三,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的政策法規(guī)是重要的法學課題。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關系,闡明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了融合發(fā)展的具體要求。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是黨中央著眼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和旅游事業(yè)、旅游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快速發(fā)展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系統(tǒng)梳理傳統(tǒng)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我國有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這些文化遺產不僅可以作為旅游開發(fā)的重要資源,還可以成為文化創(chuàng)意的重要來源,成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中產業(yè)鏈再造、價值鏈提升的重要基礎。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的過程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得以傳承、傳播和發(fā)展,融入文化建設、產業(yè)發(fā)展之中,融入“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偉大歷史進程之中,就能夠更好地服務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文明復興,很多時候依賴于文化、文物和旅游。故宮近幾年的實踐,便是一個成功的典范。特朗普來中國參觀故宮以后,我們去聽了單霽翔院長的系統(tǒng)介紹。我認為故宮這幾年在接待國外賓客、推廣文創(chuàng)產品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效益,一是使中國的文明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二是故宮開發(fā)了大量的文創(chuàng)產品,產值高達十幾億,市場效益很厲害的產品譬如故宮口紅?,F在全世界婦女都向往故宮的口紅,這是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上相當了不起的成果。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播,帶動了故宮文化的傳播。當然在其他方面還有很多例子。所以說,文化和旅游結合會帶來文化、經濟等方面的種種效益。但同時文化創(chuàng)意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現在的文化創(chuàng)意里也出現了“高級黑”、“低級紅”。我最近發(fā)表的文章里也提到,我們要堅決抵制文化創(chuàng)意中的“高級黑”、“低級紅”。什么叫“高級黑”?其典型表現就是歪曲歷史,就是打著學術的名義,顛覆傳統(tǒng)。譬如,你說諸葛亮是中國人民心中智慧的化身,他非說諸葛亮是愚蠢的人,什么事情都包在身上,全部職務都由他包干,很多歷史就是在創(chuàng)意中被抹黑了,有些革命歷史也是這樣被抹黑了。丑化英雄人物的所謂“故事新編”,顛覆了我們過去教科書的認知,這就是“高級黑”,它在學術研究領域,尤其是歷史領域時常有體現。網絡上還有一些低俗的文化創(chuàng)意。譬如,有些女孩子去直播,脫一件衣服打賞十萬塊以至于脫得精光。這種創(chuàng)意表演將把中國引向何方?會對年輕人產生什么影響?引導年輕人都成為低俗網紅嗎?所以我們法學需要研究,如何能引領文化創(chuàng)意往中華民族進步的方向發(fā)展,而絕不能走歪路邪路,這也需要大量的法律規(guī)范來支持。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近幾年來,中南大學響應國家的號召,連續(xù)舉辦四屆“文化強國論壇”,論壇的主題契合時代需求,服務于黨和政府的決策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中南大學中國文化法研究中心的全體研究人員再接再厲,繼續(xù)為文化法治建設、為文化強國建設獻策獻力。

      同志們,身處新時代,新時代應當承擔新的使命。十九屆四中全會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全面部署,特別在文化方面講得還比較明確,就是十五年要做些什么事情。在文化法研究上,我們要緊緊按照中央的要求來推進我們國家文化法治建設。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中明確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我們要圍繞建設制度、圍繞引導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來研究法律制度,規(guī)范整個文化建設。所以我期望廣大文化和旅游法學者,特別是到會的各位,順應時代需求、服務國家需要,積極開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的法規(guī)政策研究,包括政策制度的研究。我們今天討論這個問題,既要推進將文化與旅游相結合,也要適度保護文物,文博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也是立法中的重要問題。有些地方開發(fā)旅游時毀壞了很多遺產、遺址、文物,這是過去的教訓。所以有中央領導跟我講過這個問題,有些地方的旅游開發(fā),把真的變成假的,原來的文物是很好的,它把它改造成亂七八糟的,把有價值的變成沒有價值的。所以大家研究法規(guī)制度這方面,怎么把這個文化遺產、文物、非遺還有我們中華民族很多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我們當前的旅游發(fā)展結合起來,很好地去保護它,讓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享用它,不要把它破壞了,這也涉及到文物的開發(fā)、利用、保護的制度設計問題。還有一個是法律的概念要確定,比方說我們的“歷史文化名城”,法律上要研究。外國法律使用的是“歷史街區(qū)”,很明確。每一個城市都有一些代表性的歷史建筑來代表歷史,沒有以城市本身代表歷史的。城市建設要發(fā)展,不能幾千年不動,但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能什么都不能建、不能變,要重點保護一些城市的歷史建筑、文化街區(qū)。再一個就是文化村落。美麗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城鎮(zhèn)化過程涉及到特殊文化村落的保護問題。大家知道我們有六百年甚至一千年的村落,但是我最近看到兩個已經糟蹋的不像樣子了,根本沒有六百年前的風貌,完全是現在商業(yè)化的樣子,哪里是歷史文化村落?分明是現代文化“包裝”!完全變了一個樣子。所以這些問題需要我們的理論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去好好研究。實踐中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也需要我們學者仔細研究,研究如何合理開發(fā)、合理利用時,先考慮怎么保護好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這是我們文化和旅游融合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希望大家積極開展文化和旅游法規(guī)研究、制度研究、政策研究,為我國的文化強國建設而努力奮斗!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分享到: